設計師黃惠美日前應臺中市建築經營協會邀請,以「潛閱讀:建築、旅行和書的三重奏」為題演講,暢談她的創作養分。
大尺建築&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總監黃惠美,東海大學畢業後、赴哈佛大學攻讀設計碩士。返國後與夫婿郭旭原攜手創辦大尺建築&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,開始從事設計工作。
黃惠美說,建築人的旅行不可避免地總以建築作為導向和錨定,姑且將此職業病看做是上天甜蜜的詛咒。
但她近年來觀察,各大城市紛紛以美術館(茶壺推薦博物館)的興建做為提升經濟力及社會力的活觸媒,不少的建築家也積極投入展現自我。
她在演講中分享自陶瓷茶壺己在美術館間的旅行,還有對城市、建築、一些藝術展件的閱讀、感受,和微悟。
黃惠美尤其對日本「豐島美術館」印象深刻。她說,美術館裡一幅畫都沒有,卻能吸引無數遊客到訪,因為美術館本身就是最富魅力的當代藝術品之一。
使用古法柴燒的陶瓷茶品所具有的外觀主要是外表粗糙,外形顏色不定向生產,具有一定的個性化風格,大概我們現代人製作陶瓷時,為了使陶瓷的外觀更加美麗,所以就為陶瓷茶具穿上了一層美麗的外衣“釉”。
釉的使用有三種方法,第一種是蘸釉,第二種是澆釉,第三種是刷釉,按照不同的坯體形狀採用不同的施釉方式,其目的性都是一樣的,對於素陶瓷上釉主要有以下幾點好處:
1,外觀性:陶瓷禮品的坯體都是素陶,也就是所謂的土顏色,在所謂我們加工的情況下賣出一般是幾毛錢一隻瓷器,而在裝飾後其外觀看起來就就變得靚麗多彩,在統一的生產下實現了生產和使用的統一化,在家庭中具有陶瓷製品的統一美。
2,價值提升:普通未上釉的陶瓷禮品基本就是土製成的坯體,無論在使用上的實用性上還是在外觀的外觀性上都不及瓷製品,為了能夠讓陶瓷變得多彩,所以就需要為此裝飾上不同色彩的釉,增加價值。
3,實用價值:對於陶瓷禮品上釉後,能夠讓陶瓷製品更加經久耐用,既提升了其美觀性,也增加了實用性。
「豐島美術館」位於豐島唐櫃地區的小丘陵,面對瀨戶內海,背後還有梯田景觀。只有兩幢建築,美術館和小型販售部。館內有大天井,可以仰望天空,低頭一看,地面上,藏有無數個很難發現的小洞,水滴一顆顆送出,慢慢聚集在一齊,匯集成流。
她說,只是這樣靜靜的看著水滴移動,就會有種莫名的感動。每次旅行回來後,黃惠美說,就不是同一個人。
樸實無華的黃惠美,退休後,想當一間書店的主人,以書會友,並且徜徉在在書的世界。
臺中市建築經營協會理事長陳武華表示,黃惠美、郭旭原夫妻檔的作品獲獎不斷,囊括德國IF設計獎、JCD日本商業空間大賞、金點設計獎(Golden Pin Design Award)等。
並多次入圍遠東建築獎,一路走來的建築分享值得聆聽、吸收,也激盪出會員的另一種火花。